假日“不打烊” 守护水产品安全
市民群众的假日
是厦门海洋人的工作日
为了确保厦门市民过好平安紧凑的“五一”假期,保障市民的餐桌安全,市海洋发展局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在假日期间“不打烊”,持续推出多项举措,强化批发市场水产品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节日期间,针对近期水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工作的问题与特点,市海洋发展局召开部署会议,就节日期间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及重点水产品品种监管等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此外,市海洋发展局还组织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保障中心、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夏商水产集团等单位,连续五天开展夜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与批发市场的监督执法工作,织严织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网。
近年来,市海洋发展局高度重视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整套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月2日晚,晨报记者跟随监督与执法人员深入高崎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一线,见证了市海洋发展局开展各项让市民群众放心的保障工作。
保
障
1
“一品一码”
严把水产品市场准入关
当晚9点左右,高崎水产品批发市场灯火通明,运输水产品的各类车辆络绎不绝。
在批发市场的入口处,执法人员对市场开办单位工作人员强调,要结合“一品一码”严把水产品市场准入关。
晨报记者看到,市场开办单位管理人员正在入口对运送水产品欲进入市场的车辆进行查验,需要验证二维码后才能获准进入市场。据介绍,该二维码里包括了产地、供货商、品类、数量等相关信息,保障进入批发市场的水产品都能进行溯源管理。
在市场里,执法人员和市场开办单位管理人员对批发商户进行抽样检查,通过检查手持终端相关台账录入情况,确保商家有效执行“一品一码”的管理。
近年来,市海洋发展局持续推动水产品“一品一码”与市场准入准出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可追溯的管理,督促商家自觉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执法人员表示,这套体系最大的好处是让市民群众餐桌上的水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
此外,进口冷冻冷藏水产品目前仍在继续执行“四证”的严格检查,除了要具备产地来源证明、产品合格证明外,还要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与消毒证明,才能进入市场。
执法队员查验水产品(唐光峰摄)
保
障
2
层层抽检
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关
从产地到市民的餐桌,水产品需要经过不同层级部门单位,对药残、甲醛、重金属、贝类毒素等问题的层层检测。
现场抽取样品,处理制样分装,登记在册,一份份被随机抽取的水产品被贴上了盖着红色印章的封条。节日期间,监督与执法人员加强了对水产品的监测工作,结合“双随机”等方式,组织开展鱼、虾类、蟹、贝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31个批次。
此外,执法人员还督促、指导市场开办单位做好入场水产品日常检测工作。
执法队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唐光峰摄)
5月2日晚,记者在夏商水产品批发市场检测中心实验室看到,数名技术人员手脚麻利地开展水产品药残检测工作。据了解,市场开办单位当晚需要完成200多个批次的样品检验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深夜。
据介绍,在市海洋发展局的督促指导下,市场开办单位在节日期间加强抽检力度,5天来已完成了超1100个批次样品的抽检工作。
除了厦门组织的各项监测,农业农村部、福建省等各级单位也会对厦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2021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部对厦门市流通环节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
执法人员对水产品开展抽样检测(唐光峰摄)
保
障
3
加强宣传
提升商户安全意识
提升批发市场商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赢得市场开办单位及众多商户对于水产品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受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厦门市场贝类水产品交易量逐步增加,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迎来了夏季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借着执法工作的开展,执法人员一家一家走访批发市场商户,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的指导,向经营者讲授有毒织纹螺等水产品辨识、交易台账登记和“一品一码”录入以及《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规定》等知识,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入户宣传工作。
据了解,节日期间,执法人员通过入户讲解、分发宣传材料、张贴海报、市场LED大屏等形式开展宣传,发放各类通知及宣传资料2650份。另一方面,市海洋发展局持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
此外,执法人员现场组织排查有毒织纹螺、河豚、腐烂变质等有毒有害、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和其他属于禁止交易的水产品。通过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对现场发现有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水产品109.95kg进行清退、暂扣、销毁等处置,并对相关商户做了细致的宣传与教育。
执法人员暂扣有问题隐患的水产品(唐光峰摄)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宣传与舆情办出品
来源:海西晨报 文字记者 郭钦转 摄影记者 唐光峰
编辑:晓煜 编审:杨璐 佘逸
南岛语族与福建海洋文化
中国海洋文明与闽南海洋历史文化
“五一”碰上伏季休渔,我们和鱼儿一起休养生息